不管是前期規畫就預設或是設計後的增建,其實在新加玻棚架的設計比想像中常見。從傳統的巴剎(市場)到小吃攤區,組屋之間的連接到都市街廓重新規畫都更。棚架幾乎無所不在,並且和吊扇一起達到宜人的活動空間。
SOUTH BEACH TOWER也是把這精神發會到了極致,大整體的城市軸向,與基地旁的戰爭紀念公園和基地既有舊建築紋理等等巧妙的結合再一起,新舊交融的一條象徵性的邊界;也沒有上次去東京這種新舊融合搞層建築類型建築的壓迫與寄生感。
SOUTH BEACH西南方為RAFFLES CITY 1969年 出自貝氏家族之手,其九宮格的棋盤規劃也與SOUTH BEACH的通透形成鮮明的對比,其鋁質裝飾和簡潔的幾何圖案與維多利亞式建築和古典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或許是因為從地面層橫跨馬路進入基地,也有可能是基地內的環狀綠帶人行道、完整的街廓並對應非常大條的馬路;有一種獨立的建築孤島,踏上一個完全獨立的自主生命體。總是讓人想起OMA的俇想,也不知是否就是這種感覺,但這也是第一次有一種搭上一艘巨大的航母艦即將緩緩離開地球。
也或許真的是基地的特殊,第二次從捷運站出口直接進入大棚架下,先經過MRT地下站體內的巨大挑空再隨著電扶梯緩緩上升,應入眼簾的並不是市中心與高層辦公建築,綠意棚架的南洋島嶼風情,與第一次的體驗截然不同,非常宜人也很舒適。但或許這才是打多人進入這塊基地的方式-任意門?
捷運站出口看出去的風景
棚架的巧思與細部就真的是Norman Foster的專長了,光線、微氣候、雨水回收、風、戶外空間的呼,上方的開口,固定窗,百頁板與其曲線創造的光線和風,還有每個小廣場前的水池,屢試不爽的應變方式。應整個一樓棚架下的線性廣場街道家具地也將城市島嶼刻畫得更強烈,也不會讓人有在一個大型規劃開發下的建築群內遊走的恐慌。
其兩棟大樓我只進入了其中一棟的一樓大庭與地下停車空間,通往地下停車的電扶梯則有許多雲朵的裝置藝術,進到地下停車場也有上方的採光十分明亮。一樓大廳石材切割非常典雅大氣,裡面還有各比例的模型可以去一窺究竟喔!!!
新舊地景,與微氣候
這一張應該有把所有不同模矩的百葉格柵拍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