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健浩 容

不受歡迎的program集散地-京都JR車站


一個給予城市最大留白的黑盒子從外太空降落在了地球,俐落狹長的量體,賦予了強烈的方向性。我們為了從中窺視黑盒子的面紗,刻意從各個角度巷弄去接近去捕捉。只見城牆般的立面上有著巨大開口讓人瞥見對向一方天空,除此之外就是那冰冷的外觀,完全不願意熱臉貼冷屁股回應城市表情。京都JR火車站與其說像一個巨型覆蓋下的立體復合城市,更不如說是所有不受歡迎的program集散地的外太空站。 因城市早已被鐵路劃開,車站城牆般的立面也並沒有再為這城市蒙上陰影或變成冷漠的外來者。在這條件下,反觀幾乎單憑立面表情就能猜出內部空間的使用,沒有多一層皮層的包裝,可謂難得的真實。對於傳統城市看似高風險的回應,卻創造出非常理性的空間純粹性。其中大家最熟悉的都市紋理與山谷的設計概念,從車站看出的端景強烈而可怕。但如果這只是為了贏得競圖通俗的概念,而建築師真正的狂妄與執著又何嘗能被正確的解讀與感受呢,那到底什麼才是建築師最大的願景與嘗試呢? 天空賦予建築無窮變化,有時則相反,建築賦予天空不同的形貌。-原廣司

印象最深並不是大面玻璃帷幕裡映照了天空與京都塔的夯噗啷噹畫面,而是在南遊步道上仰望見的玻璃柱頭。玻璃與框架俐落得收在柱子表面上,一開始總以為大概就是想要營造輕盈結構的拙劣手法。直到整理照片以為是某種石材紋理才赫然發現是其映著天空的玻璃,與其說是玻璃更像一個語彙多變的材料,一個能反覆變化紋理的鏡子,同時與自然平行前進的大膽對話。 而身為公共建築隱藏於巨大城市中,建築師並沒有刻意孤傲假裝清高總只想著自己的理念。各式各樣的商業空間、旅館、演藝廳,或是各種服務機能貴賓車道、停車場、直升機停機棚....都是完整的MIXING在量體裡面。論空間比例甚至遠大於車站本體了呢!但卻絲毫不失公共性應有的優雅與力量。從對於觀光客最重要的公車系統到車站大廳,再到站內廣場中間的的動線挑空再到後方剪票口,在這裡沒有分別相聚的情感可以駐留。處處都是流動的分流,並非完整的自由反而更加注重效率的限制,可以身為車站可以說是最完美的假說了。而兩側的大階梯則是包容了各個節慶華麗裝飾的公共空間,串連各式大眾運輸系統與停留的契機,後方的空中徑路、南遊步道和大空廣場的回應,就是在這擁擠的古城創造了一個能遺忘自己的角落,序列的節奏,好適合告白的地方,非常難迷失在車站裡面,反觀台北車站我去了台北車站無數次都還是會迷路。

雕塑的捏造,語彙巧妙的點綴著車站,就像是潮牌的符號轉印在雜亂的巷弄般,充斥浪漫與必要宣言。裝置雕塑的做坐落更是妙筆生花,其中最無法理解的大概就是如何轉化了日本的幾何,不會充斥的菁英主義的傲慢,也不會有浮誇奢侈的距離感,又或者只是整個城市美學從未消失。其夜晚對於光線的捕捉,客製的燈具更是巧妙融合著漫射與直射,機能與造景,公共與私密。與其說是光線更像文藝復興繪畫中出現的Cangiante、Chiaroscuro、Sfumato(換色法、明暗對照法、暈塗法大概翻譯的概念),好不自然。以上更像是我一派的自圓其說就是了。 屋頂,整治了所有混亂。〈屋頂〉 非華麗昂貴的鋼構,而是最經濟的結構來去詮釋這跨距,純論建築空間對比東京國際會館的兩根大柱子的,是截然不同的表現方式。或許以前我會果斷的狂言做出比較,但學會慢慢品嚐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態度與空間的定位,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左上角的立面與燈具的呼應也是十分俏皮,完全跟得上現今的網美打卡流行呢,可惜目前正在整理。

從壓抑的小門通往後方南遊步道的遠景和寧靜,其中對於序列的不多用了很多不同的技巧,可以聽到整個城市的心跳聲呢。

與都市紋理互動的開口與端景

各種不同的燈具與細節

欠的書,要學習的內容又越來越多了... 《聚落的100則教誨》 離散都市論部分 https://www.tozai-as.or.jp/mytech/88/88_hara10.html 對談-槇文彥 + 磯崎新 + 原廣司 http://forgemind.net/media/archives/4512 原邸自宅 http://sumaiinteriorhosue.seesaa.net/article/435314442.html

79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